第(3/3)页 当初的那个远,已经一步步在变近。 心与念,逐渐变得有了统一和结合的条件。 如果这次他考得顺利,这也将是他科举之路上的最后一战。 奇怪的循环吧? 最初为这样的问题犯难,现在又是。 不过,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纠结和犹豫。 磨好墨,他提起笔,认认真真阐述起了战或和的利与弊。 就是搭配上四书五经、以及历史、地理等等书本中的话语,非常不明显地算了一笔账。 战?所需消耗是几何。 和?也要赔银割地,所需几何。 而战,除了财帛之外,消耗人命的大概率数; 而和,除了财帛和土地外,所耗人命大概率又是多少。 和的情况下,女真也未必答应吧?万一狮子大开口了呢? 但战,都需要什么条件;和,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。 总之,林焕像是什么都说了,又像是什么都没有说。 林焕很清楚:如果这是他科举之路上的最后一战,那么也是他踏入官场的第一战。 不能在踏进官场之时,就高举着主战或者主和的牌子,旗帜鲜明的告诉所有的人。 就像每一粒种子,在破土之后,不会急着先展开叶片,让人轻易就能分辨出它是个什么一样。 事实上,他相信几十年来的风雨飘摇,朝中的文武百官和两代皇帝,早已有了或战或和的偏向。 而考试看的是什么?学识的深浅,以及立场和思想。 即便他扬扬洒洒八百字,力主战斗,那也不可能就让这帮子人的骨头硬起来了。 要想改变什么? 等他进了官场后做起吧。 林焕答好题,誊抄好,安静等着。 日暮时分,受卷官收卷,交给掌卷官检查和整理,再由弥封官弥封,分交阅卷官轮流传阅。 林焕退场的时候,往大殿内看了一眼。 老皇帝打从进殿伊始,就再也没有出来走动过,没有亲自看看考生们的答题情况。 到现在,似乎人影儿都看不见了。 果真是老了吗?精力不济了是吗? 还是这次的考题,并不是空穴来风? 女真真的又让大荣失了一座城池,且仍在挥兵南下,边关告急,让老皇帝坐立不安了是吗? 朝廷一向主和,老皇帝是在担心赔银从哪里出吧?又有一位公主要被舍出去了是吧? 林焕心底叹气。 虽然他不喜欢那些个皇家公主,但每赔出去一个,都像打在国朝男子们脸上的重重巴掌。 感觉就是在靠着她们的牺牲保命一样。 林焕慢慢走在长长的宫道内,看向遥远的天边。 他要做官,做大官。 做到有一日他能大声地告诉所有人:永不赔银!永不求和!永不割土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