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计划极为现成的就给到了老皇帝的眼前。 利用江亭煜犯下十大死罪为由,指责江亭煜是受瑞王指使。 是瑞王包藏祸心。不但早已存储军资,还提前安排江亭煜与驻防军勾连。 只是瑞王运气不好,品州突发洪灾,才在无意中暴露出了瑞王的想造反的底牌。 老皇帝甚至都已经想好、给瑞王冠以一个什么样的名头了。 天谴之子! 至于太子?随便一掀就全是罪名。 等把瑞王和太子送进宗正寺,老皇帝就可以重用嘉王,让嘉王闪亮登场了。 路,他都给嘉王铺好了。 他太了解朝中那帮文武大臣了。 只要让他们看到太子和瑞王倒了,自己又其实中意的是嘉王,那他们就立刻会一面倒地支持嘉王。 在他们的帮助下,嘉王很快就能做出成绩,然后就能被封太子,正式接受国之储君的教育。 等自己大限归天,嘉王就能顺利登基。 老皇帝将一切都盘算得明明白白。 却不料,他还没有动手,瑞王居然就已遇袭! 这让他还如何下重手处置了? 人家辛辛苦苦赈灾,颇有成效,朝野皆知。 你说人家与武将暗中勾结,可如果人家真的那么做了,又岂会轻易遇袭? 还是在快要回到聚城时遇袭? 朝野上下都不用猜,就会认定是他这位帝王想暗中除掉瑞王! 偏偏他还真的就有这种心思。 不过是方式不同罢了,但在朝臣们的眼里却是一样的。 他总不能宣诏明说:“朕才不会做得这么明显?” 老皇帝越想越是烦躁。 他希望瑞王活着,更希望能逮到袭杀者,更更希望能揪出凶手背后的指使者。 如此,他才能对朝野上下有个交代。 若是…… 什么都没有抓到,瑞王还死了? 那就由太子顶包吧。 只是嘉王出现的形式和方式就得变一变了,先回来露个头,接手瑞王掌管的户部。 路……变得漫长且充满变数了。 老皇帝越想越多,没法冷静。 念头转动间,再次下令:“去,宣召六部尚书,左右二相、翰林承旨,大理寺正卿、枢密院使,来御书房议事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