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御书房内,无数烛火被钻进殿内的风,吹得胡乱摇晃。有些甚至都被吹灭。 大殿内的空气,似乎都干燥得有了焦灼之感。就连四角硕大的冰盆中散发的凉气,都无法带给人一丝舒爽。 十一位朝中顶级重臣,接过太监总管递来的奏章。 安静地一份份看完,一份份再彼此交换,其间无人出声。 直到十几份全部传阅完毕。 郁集容揖手出声道:“陛下,老臣以为:人命最大。” 人命当前,江亭煜做出任何举动都在情理之中。 他没贪没腐没趁机祸害百姓,反救黎庶于水火,无罪。 “若官官效仿之,朝廷规矩又何在呢?” 罗复煦老神在在地反对。 国朝大了去了,每一年都有地方上闹出这事那事。 那就能与武将勾结?能开仓放粮?能抢夺富商?能砸开水闸? “左相爷此言谬矣。” 工部尚书沈坚裕,面瘫着一张脸,毫无表情地出声。 “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若是为国为朝为天下黎庶之安危,想效仿和敢效仿的官员自然是越多越好。” “陛下,朝廷应当鼓励此种抛个人生死于不顾、置百姓国朝于顶格的正当思想和行为。” 若官官舍生忘死、不畏艰险、勇于承担,那国朝何愁不兴盛矣。 “胡闹!” 兵部尚书柯鹏煊,板脸斥责。“任何情况下,军队都不应该接受当地文官的随意指挥!” 即便是剿匪等行动,那也得经过层层报批,得到该区域统兵大都督的同意后,方可协同行动。 不能直接指挥,更不能如臂指使。 若各地方皆学习效仿,那不是说反就能反了? “柯尚书言之过激了。” 大理寺正卿霍宏毅,双手负背,神情肃然。 “若遇天灾匪祸,便宜行事,达成军民同心,戮力以抗,有何不可?” “军队存在的意义,是保家卫国。柯尚书的格局还是要再放宽些为好。” 殿内一时再次安静。 没人敢和霍宏毅讲规矩。 用霍宏毅自己的话来说:如果遇到每件案子,都按照朝律中的条条规规进行判罚?那十有六冤。 且霍宏毅身为文官,却也是一个有权利随时调动军队支援的官。 霍宏毅不跟柯鹏煊扯江亭煜的事情,只单就柯鹏煊的话头来说。 意思就是:就算地方官没有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利,那军队就能眼睁睁地看着暴民作乱、匪祸乡野、天灾丧民? 自然是不能。那军队自愿插手,再自愿与江亭煜合作,有什么问题? “江亭煜抢夺富商就过了。这消息传开,连聚城内的富商都有被吓到,最近关了不少铺子,举家南迁。”汪云昌忽道。 “这种风气总不好长的。朝廷总得让他们安心经商,国库才能有税收对嘛。” 汪云昌跳过了有关江亭煜的前两个问题,直接逮着后面的两个问题说了起来。 “违反异地知府的意愿,强行开闸泄洪,为了自己治下的百姓,就去祸害别人治下的百姓和田地?” “这也不是什么大格局嘛,此风可不能长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