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先不说这紫衣侯的爵位。 光是这段时间贾琮展现的杀伐狠辣的手段。 让这些躺在祖宗功劳簿上吃老本的勋贵们巴结还来不及呢。 “诸位言重了,开国一脉同气连枝,本就应该互相照应才是。” 贾琮本不愿搭理这些人,但是转念一想。 开国一脉,虽然传承至今已经衰落。 可是影响力还是遍布大乾各地的军方。 将来传播信仰,也不免要打交道。 对于能够用得上的人,贾琮向来不会在意一时的面子。 神祗威严,本质上也是为了收割信徒的香火的一种手段。 故此难得的温和客套了一句。 “侯爷说得对,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交情。” “俺老柳是个粗人,但是日后侯爷但凡有用得上的地方,尽管差人带着名帖来就是。” “柳兄说得对,从开国到现在百年,咱们不都这么相互扶持着过来的。” “有侯爷带着,咱们早晚有一天会恢复先祖荣光。” 众人听了这话,一下子跟打了鸡血一样。 你一言我一语。 “侯爷,那江南白鹿书院底蕴深厚,院中至少有三尊大儒常驻,还不算江南与其交好的几家。” “不过侯爷也不用太过担心,开国一脉就算如今势弱,也不是没有底蕴。” “只要不离开神京太远,江南那些人再大的气也得忍着。” 牛继宗算于开国一脉这一代中比较有能力的。 为人老成,不然也不能以军功袭了个“一等伯”,是真正历经过战场厮杀的。 在众人奉承完毕之后,小心叮嘱一句。 “以侯爷的修行天赋,最多十年八年,就算是亲旨江南把他白鹿书院的牌子砸了。” “他们也不敢说半个不字,还得给侯爷陪着笑脸。” “多谢提醒了!” 贾琮点点头,摸了一下头上的发簪。 十年八年? 呵! …… “侯爷,牛世兄,咱们入列吧,殿前御使已经往这看了好几眼了。” 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这时也提醒一句。 大乾的早朝制度十分严格。 都察院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监督记载百官早朝的未到人员,要逐个点名因是卯时,所以称之为“点卯”。 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缺勤未到或者迟到,最轻松的也要“吃板子”。 另外还有仪容姿态,上朝必须严肃,官员中若有咳嗽、穿戴不整、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,听候处理。 这也是为什么说监察御史位卑权重的原因之一。 当然,这也是看人下菜碟。 换成别人不守规矩,少不得参奏一本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