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原本这次朔望朝也跟之前一样平淡结束。 却在这时,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邓楚明轻咳一声。 手持奏章走出队列。 “启奏陛下,臣有本奏!” “所奏何事?” 顺德帝看了一眼夏守忠,后者微微摇摇头。 最近大理寺并无大事发生。 “启禀陛下,微臣有国本大事,亟待圣裁。” “自古以来,国之根本,在于社稷;社稷之安,系于储君。” “今陛下登基五年,龙体康健,德泽广被,然国运绵长,须有后继之君,以安万民之心,定天下之本。” “微臣斗胆,请陛下立储君!” …… 邓楚明话音才落,朝野上下,顿时石破天惊。 立储,这是国之大事! 顺德帝膝下有三位皇子。 虽然登基已经五年,可朝中谁人不知。 只要一日太上皇没有彻底放权,这皇位便一日不算坐的安稳。 忠顺亲王还有义忠郡王都对此虎视眈眈。 上一代的皇位之争还没有结束,群臣对这个话题都避之如虎。 哪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在朝堂上提出立储之事。 不过很快,包括内阁诸老在内,许多聪明的大臣都将惊骇目光转向了贾琮。 这事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。 昨日才派人围困了义忠郡王的王府! 今日朝会上便趁着义忠郡王不在开启立储之议。 靖安侯果然报仇不隔夜。 这一下,可以说是直接打在义忠郡王七寸上。 若真是立下储君,大乾还能连皇帝和储君一同废除不成? 贾琮神色平淡。 以今时今日之地位,哪怕不刻意去结党,身边也会依附一批大臣。 只要不是权倾朝野,皇家也不会在意这种事。 这种事何须自己开口,自然有手下去下场。 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是外地知府调任。 前任死在贾琮手中,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拜访了贾琮,隐隐表达的投效之意。 今日正好派上用场。 “陛下,储君之议,关系社稷,应及早立下,以安天下子民之心。” “臣附议!” “请陛下立储君!” 有人起了个头,早就得到贾琮授意的开国一脉、齐鲁一脉、还有七八个投效贾琮的文臣纷纷出列迎合。 加起来二十多个文武大臣。 让群臣侧目。 今日义忠郡王没来上朝,群龙无首,看到这一幕也只能干着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