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调整一下思绪,林如海继续谏言道。 “二来,臣以为应该在洞庭湖等内陆大湖,重新兴建造船厂,整备水师。” “一旦战事不利,东南沿海局势糜烂,朝廷也不会一点应对措施都没有。” 林如海一连两道谏言,任谁听了也得称赞一句这是老成谋国之言了。 内阁里的众文武无不点头认同。 “建船厂一事倒也好办。” “国库调拨银钱,再派人前去主持便是。” “只是这调集将士……” 顺德帝眉头微皱,说着摇摇头。 “我朝一向陈兵北境,南方的几个大营……” 哪怕是未曾亲眼去看过,顺德帝也知晓南方的卫所大营糜烂到何等程度了。 “这便是臣想说的第三点!” “昔日太祖立国之初,国力不足,这才立下军户制度。” “在各地屯田,自给自足,减缓朝廷的供给压力。” “只是今时不同往日,我大乾立国百年,尤其是这两年国力日渐强盛。” “臣具体计算过,单是今年,山东和江南的赋税,就比往年至少翻倍,还有从朝鲜安东两大都护府送来的银钱。” “所以臣以为,军户制度已经不全部适用,至少朝廷应该先行着筹备几支新军。” “这是臣关于筹备新军,逐步改进军户制度的奏章,还望陛下明鉴!” 林如海说着,从袖口里拿出一份奏章。 这奏章实际是贾琮在临行之前所写。 从快速突进骑兵的闪电战、游击部队、再到特战部队! 还有民兵预备役等等! 里面罗列了一些贾琮参考前世军制的想法。 最后托林如海以自己名义上奏。 否则以贾琮今时今日地位,再这么强势插手大乾军制,难免惹人非议。 无论是成立东篱书院也好,到现在推动大乾军制改革也好。 看似获利最大的乃是皇家,实则不然。 大乾乃是贾琮神道设想中的大本营,重中之重。 一个国家的百姓整体实力,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成的。 可一旦做成,大乾里面儒道读书人,军中武者数量必会激增! 神道沃土之内,百姓中有修为在身的比重越高。 死后能够转化的鬼神数量也就越多。 最终受益最大的,说到底还是贾琮。 …… “改革军制?” “这……此事干系重大,是不是应该从长计议……” “林大人所言极是,但本官觉得……” 林如海话音一落,仿佛在内阁里掀起了惊涛骇浪一般。 第(1/3)页